“是的,统领先生。”
“那么,你们还有什么建议,或者说还有什么需要我定夺的事情?”
“最后一个,就是建议将蓝星集团、马由个人的监控级别上调到S级。可以吗?”
“这是你们的权限范围,我不会干预。只是……有作用吗?”
马由听到这里,更加确定了之前做的那些谋划并非是无用功。至于他们调高监控自己的级别,也早有心理准备。现在无论是蓝星集团还是他自己,都展现出了一定的反击实力,不被重视才奇怪了。正如统领所说,他们的任何监控对他而言,没有丝毫作用。
即使马由真正要有保密行动,无论是他极少用到的隐身异能,还是穿梭机电子屏蔽功能,都是降维打击,和对手不是一个层面。对手方能够获知的任何信息,都是马由不在意或故意给他们看到的。
……
“旁听”完白房子的安全会议后,马由也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他再度仔细梳理了一下启动“芯片战争”的步骤,反思自己有点着急了。
虽说明年开始,有连续几年的天时地利历史性机会。但米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底蕴犹存,甚至除了蓝星集团之外,在全球依然是名列前茅。
不要以为倭国、南韩国、或者弯岛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就可以压米国一头。米国仅仅是将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芯片制造领域的优势,拱手相让而已,且暗中扶持了南韩国和弯岛地区与倭国抗衡。
但这并不代表米国在这个领域就落后了,反而是他们更加专注于芯片技术的研发、创新和精耕细作。从市场化分工角度,他们从老板兼打工人,摇身一变只当老板,好似更轻松,利润也更丰厚了。
毕竟硅谷还是那个硅谷,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才积累。倭国、南韩和弯岛地区拍马也赶不上。若非这一世蓝星集团横空出世,这些国家和地区,依然沿袭打工人的宿命。
所以,原计划中通过1-2年就淘汰米国芯片业中的龙头企业英特公司,并非是最优选项。
可以料想,一旦英特公司倒下,米国的财团和官府,必将全力扶持新的芯片企业,他们背靠麻省理工等众多大学,接盘英特的实验室,并在举国之力的扶持下,一群更富创造力的硅谷精英重振旗鼓,将更具有活力。与其这样,还不如把臭名昭著的“牙膏厂”留着。
一头身患大企业病、体态臃肿的大象,远远要比一群流淌着新鲜血液、动作灵活的饿狼安全的多。这头大象在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中,反而还能压制其他野兽的生存空间。
其实,这一世的英特公司,早已无法悠然、挤牙膏式缓慢释放技术,榨干每一代芯片产品的利润了。因为蓝星集团不断推出各种新型芯片,即使同类芯片也几乎是半年一叠代地更新,拖着全球的芯片企业往前跑。
这还是建立在蓝星芯片没有全部发力、至少积累了6代以上技术、制程工艺情况下的结果。也就是说,3年蓝星集团的芯片生产线和技术不创新,都还是可以保持遥遥领先的局面。
而且,这些积累是指对外代工,或可以对外发售的芯片产品及技术。若按蓝星在蓉城的晶圆工厂技术储备和设备制造能力,已有能力生产7nm甚至5nm、3nm以及更先进的3D芯片。换言之,蓝星集团仅仅在硅基芯片这个领域,已做好了领先这个时代20年以上的技术储备和生产设备的储备。
想清楚这个道理后,马由重新构思了一系列计划。要给米国保留芯片的“火种”企业,不让他们狗急跳墙,采取浑水摸鱼,打压和捧杀等策略并举。
所谓浑水摸鱼,就是采用电脑系统软件一样两条战线作战的方式,采用多品牌战略,借这次对外销售芯片生产线,重新在米国组建一家IDM模式(集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装和测试一体化)的芯片企业,并同时注册几家Fabuless(无工厂芯片供应商)注册几个壳公司,主要从事芯片设计,并不断推出有一定竞争力的芯片产品,具体生产交给德国蓝星晶圆厂代工。
让这些暗中的子品牌公司,与英特等米国芯片企业慢慢耗市场。构建一个米国芯片产业依然繁荣的虚假场景,不让惯于双标的米国官府,觉察到他们国内芯片业即将衰亡而恼羞成怒。
其次,就是有意识地继续绞杀倭国、南韩国和弯岛的前世那几个有潜力的晶圆代工和半导体企业。捧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其他二三流企业,让他们对蓝星集团旗下的半导体产业链保持密切关系。
同样的策略也适合米国的其他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。
这样做,是为若干年后,一旦米、西方国家制裁蓝星集团,或其他华国企业时,预留对等制裁手段。
比如芯片生产线,他同样也可以“照猫画虎”,预留控制系统的后门。反正西方国家的数控机床等高端设备,都是这么干的,甚至还安装GPS定位系统。马由有样学样,毫无愧疚。
马由准备按这个节奏,拖上6-8年,芯片制程可以达到前世2025年左右的水平。按摩尔定律,硅基芯片就到顶了。届时马由再图穷匕见,一举封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